大良:顺德中医院微创介入技术破解糖尿病足治疗难题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顺德区中医院)疼痛科成功为一名饱受糖尿病足及下肢脉管炎折磨的老年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腹腔交感神经射频热凝联合酒精损毁术。术后患者疼痛显著缓解,患肢温度明显回升,标志着这一创新性微创技术为糖尿病足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损伤,患者常合并下肢缺血、溃疡甚至坏疽。而合并下肢脉管炎时,血管炎性狭窄进一步加剧局部供血障碍,形成“疼痛-缺血-感染-坏死”的恶性循环。传统治疗以内科药物控制血糖、改善循环为主,但对于中晚期患者,药物疗效有限,部分患者最终面临截肢风险。“这类患者的疼痛既源于神经损伤,也源于缺血缺氧。单纯镇痛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改善下肢微循环才是关键。”主刀医生、麻醉科(疼痛科)主任吴先平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被认为是导致血管痉挛、加重缺血的重要机制,因此,精准调控交感神经功能成为治疗突破口。
68岁的周阿姨患糖尿病12年,半年前出现双足麻木、刺痛,右下肢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就像千万根针在扎,整宿无法入睡”。她尝试多种镇痛药物均效果不佳。入院时,其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较健侧低2℃~3℃,濒临坏疽边缘。
经过多学科会诊,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医疗团队决定为其实施腹腔交感神经损毁术。术后6小时,周阿姨即感到疼痛评分从术前的8分(重度疼痛)降至2分(轻度不适),右足温度上升至与左侧基本持平。术后1天,原本苍白的足部皮肤恢复红润,行走能力明显改善。“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周阿姨激动地说。
目前,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已将此技术纳入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体系,手术仅需2个穿刺针孔,手术时间约40分钟,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尤其适合高龄、体弱患者。据统计,已经接受治疗的8例患者中,85%疼痛显著缓解,75%下肢溃疡愈合时间缩短40%,截肢率下降至20%。
“我们正在研发智能化穿刺导航系统,未来有望实现人工智能辅助定位。”吴先平透露,团队下一步将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优化治疗参数,探索血管修复的关键技术,打造“镇痛-改善血供-促进组织修复”的全链条治疗方案。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以神经调控为核心的微创介入技术正为糖尿病足治疗带来革命性突破。这项兼具疗效与安全性的新技术,不仅让患者免于截肢之痛,更重新定义了慢性难治性疼痛的治疗模式。在人口老龄化与糖尿病高发的当下,其推广应用将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顺德融媒
这项兼具疗效与安全性的新技术,让患者免于截肢之痛,真是赞啊 在人口老龄化与糖尿病高发的当下,其推广应用将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现在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