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均安乐园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乐园
x
近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佛山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广东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座谈会在佛山大学开幕。会议以“人文湾区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汇聚百余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文化机构代表参与。其中,容城艺术馆黄伟成提交的非遗研究论文《佛山非遗活态传承:马冈雕版印刷技艺的创新密码》入选会议征文,为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作为清代岭南印刷业的重要遗存,佛山市级非遗项目“马冈雕版印刷技艺”以敦厚的刻工技艺与富有创意的构思,获得社会各界认可。其发展轨迹折射出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逻辑。黄伟成通过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系统解析其“传统艺术与当代版画相结合”的技艺特征,以及通过“非遗+文旅”模式实现复兴的创新路径。研究表明,该技艺通过三项策略实现转型:一是重构本土文化符号;二是技术跨界;三是传承与创新发展。最终成功入选佛山市非遗名录,形成“生产性保护”范式,为同类非遗项目提供兼顾“原创性孕育”与“现代性转化”的实践样本。
黄伟成系容桂人,现为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佛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顺德区作家协会秘书长。2014年起,师从佛山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吴国林学习“马冈雕版印刷技艺”,在推动马冈雕版印刷技艺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黄伟成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先后多次积极参与策划“马冈雕版印刷技艺”展演活动。同时深耕民间音乐创作。其作品以曲艺与流行音乐的跨界融合为特色,通过民间音乐元素记录城市变迁。
黄伟成认为,“马冈雕版印刷技艺”的当代实践,不仅延续了传统工艺的地方特色,更激活了其承载的地域文化认同。其经验启示非遗保护不应局限于技艺存续的单一维度,而需将其置于“文化记忆传承+现代生活融入+产业价值创造”的立体框架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追踪该项目的市场化成效,或对比分析其与苏州桃花坞、杨柳青等雕版流派的创新策略,以深化对非遗活态传承规律的理论认知。
在座谈会开幕式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佛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邓翔,佛山大学党委书记骆少明分别代表主、承办方进行致辞。
来源丨容城艺术馆
|
|